白色水果黄瓜嫁接(白色水果黄瓜嫁接方法)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白色水果黄瓜嫁接的一些知识点,和白色水果黄瓜嫁接方法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白色水果黄瓜嫁接(白色水果黄瓜嫁接方法)

本文目录

  1. 黄瓜怎样嫁接
  2. 白籽南瓜嫁接黄瓜技术
  3. 露天黄瓜嫁接有什么好处
  4. 嫁接黄瓜产果期有多久

[One]、黄瓜怎样嫁接

[One]、黄瓜嫁接有哪些方法?

〖One〗、插接法

将砧木的真叶和生长点用竹签剔掉,然后用竹签的细尖从一侧子叶的叶脉基部开始,向对侧朝下斜插0.5~0.7cm,竹签尖端不要刺破茎另一侧的表皮,插入的竹签暂不抽出。将接穗幼苗在距子叶基部0.8~1.0cm处斜削一刀,刀口深度为下胚轴粗度的2/3,刀口长约0.5cm,然后翻过来再在刀口的对面斜削一刀,将之削断在接穗的下胚轴上,形成一个两面有刀口的楔形。削好接穗后拔出白子南瓜上的竹签,立即将接穗插入,直插到不能再深时为止。然后将此嫁接苗放人育苗棚中。

〖Two〗、靠接法

先将黄瓜苗和黑子南瓜苗从苗床起出,然后削去砧木的真叶和生长点,留下两片子叶,用刀片在距子叶0.5~1.0cm的下部胚轴上,自上而下按30~35度斜切一刀,深度为茎粗的1/2,接穗黄瓜则在于叶下1.2~1.5cm处的胚轴上自下而上斜切一刀,角度为30度左右,深度为茎粗的3/5,后把砧木和接穗的两个切口相互嵌人,使黄瓜子叶在白子南瓜子叶之上,并使黄瓜子叶与南瓜子叶呈十字形,用嫁接夹固定。嫁接后应立即裁入装有营养*的塑料育苗钵中,此法嫁接成活率很高,可达95%以上。

〖Three〗、贴接法

贴接法不需要进行断根处理,是三种嫁接方法中简单、快捷的方法,成活率能达到95%以上,省时省工,推荐嫁接采用贴接的方法。需要准备的设施、工具及**:小拱棚、遮阳网、地膜、嫁接夹子、薄刀片、酒精棉、镊子、喷壶、百菌清。

[Two]、白籽南瓜嫁接黄瓜技术

、嫁接准备

黄瓜苗的嫁接我们需要准备好嫁接的砧木,通常可以选用云南黑籽南瓜和白籽南瓜。其次就是准备接穗,接穗也就是黄瓜苗,浸种催芽,等出芽后进行播种;砧木也需要经过浸种催芽后进行播种。在播种的时候要错开时间,一般要先播种黄瓜,过几年再种南瓜苗,等黄瓜苗生长八到十天左右的时候进行嫁接。最后就是还需要准备好嫁接的工具,比如说刀片、竹签、嫁接夹、不干胶带、地膜条带等。

?

〖Two〗、嫁接方法

黄瓜苗嫁接最常用的方法有插接法、靠接法、劈接法、拼接法四种。在这里主要讲前两种嫁接方法。插接法分为斜插法和直插法,斜插法则是将黄瓜苗切为斜面,然后呈三十五度角深插五毫米用竹签固定即可。直插法则是将接穗直接插入五毫米,砧木和接穗呈十字形,进行净水喷雾即可。其次就是靠接法,我们需要将砧木和接穗都进行处理,把握好切口的深浅度,然后将接穗舌形楔插入砧木的切口,最后用嫁接夹固定即可。

?

〖Three〗、嫁接管理

嫁接后我们要注意保湿,将嫁接好的幼苗移至营养钵后进行喷水,并且可以搭建塑料拱形棚进行保湿。三到四天之后需要降低湿度,并且增加通风性,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嫁接苗的生长,保持合理的自然生长湿度即可。其次就是温度控制和遮阴,生长的温度一般要保持在二十五到三十度左右,最低温度不低于十五度,同时比较高温不高于三十度。刚开始的时候见光度不要太大,需要随着后期的生长慢慢的增加光照强度。最后就是要将嫁接时没有去除的腋芽彻底清除,并且进行断根处理。断根之后也就是嫁接苗嫁接完成,可以移至大田正常生长。

[Three]、露天黄瓜嫁接有什么好处

[One]、增产作用显著。至今为止,温室嫁接黄瓜的比较高产量以经达到了3万千克左右,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也在1万千克以上;塑料大拱棚嫁接黄瓜的比较高产量也超过了2万千克。而不嫁接黄瓜的产量一般不足5000千克。

[Two]、防病作用显著。在其他防病措施配合得当时,嫁接黄瓜对枯萎病的防效可达到100%。另外,嫁接黄瓜对黄瓜疫病和根线虫病等也有较好的防效。

[Three]、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显著增强。用较耐低温的黑籽南瓜、南砧1号等砧木嫁接的黄瓜,当地温下降到8摄氏度左右气温下降到10摄氏度左右时,仍能保持较强的生长势。而不嫁接黄瓜则停止生长,如果低温持续的时间较长,不嫁接黄瓜还会出现“花打顶”以及“寒根”等冷害现象。

[Four]、嫁接黄瓜产果期有多久

一般冬暖型温室内嫁接黄瓜在正常管理情况下,生育期在7至10个月,商品瓜采收期比未嫁接的黄瓜延长2至3个月,提高了黄瓜的总产量。

至今为止,温室嫁接黄瓜的比较高产量已经达到了3万公斤/亩左右(山东寿光,1996—1997年度),平均也在1万公斤/亩以上;塑料大拱棚嫁接黄瓜的比较高产量也超过了2万公斤/亩。而不嫁接黄瓜的产量一般不足0.5万公斤/亩。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