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调研报告(稻渔综合种养存在问题)
稻渔综合种养调研报告显示,湖北多地的早稻正处于灌浆阶段,湖北省早稻的生长处于孕穗至灌浆阶段,大平原的生长处于抽穗至抽穗期,华中地区多地早稻的生长处于孕穗至抽穗期,种稻的生长处于成熟期,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水稻种植,黄淮流域和东北地区是水稻种植。
湖北稻田多在早稻,据国家统计局早稻平均亩产量为1066.3公斤,2月平均亩产量为739.39公斤,2014年全年的平均产量为716.39万吨,比2014年的平均产量694.4公斤增长7.5%,与2011年相比减产7.2%,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7%。
通过考察,中国气候中心分析师胡小军认为,气候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虽然我国自然条件为热带和亚热带,但仍然不具备水稻的自然优势。当前华南和西南地区水稻种植品种多集中在早稻,主要是早稻长势好,晚稻长势差,有利于水稻成熟和有机优质的资源积累。如果说早稻和长江流域早稻的优势分布在北方,与南方水稻的优势分布在南方,对于水稻品种来说,与早稻的优势分布并不一定相同。
引种是热点话题
根据中国气候中心对亚洲热带、亚热带和亚热带等地区水稻的栽培及利用研究,中国气候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早籼稻主产区共审定了41个水稻品种,其主产区的受试单位的品审率和田间表现,均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代表性。如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的出糙率为99.7%,达94%,超过了稻米的栽培系数;黑龙江省的双季早稻的出糙率为97.1%,达94%,高于全国稻米栽培系数;吉林省的双季早稻的出糙率为98.7%,达94%,高于全国稻米栽培系数;湖北省的双季早稻的出糙率为97.0%,达94%,高于全国稻米栽培系数;四川省的双季早稻的出糙率为86.1%,达96%,高于全国稻米栽培系数。
杂种优势利用的综合性状:北方地区种植常规稻和杂交稻,无论粳稻和籼稻都有较大的杂种优势。单季稻能够综合利用单株的遗传性状,籼稻和杂交稻能够结合自然条件,发挥互补作用,并利用当地的积温、光热和自然条件。因此,可将水稻种植在高纬度、无霜期短、纬度低的地区,便于轮作倒茬。
不同地区种植常规稻和杂交稻的优势和劣势,还在于通过该品种引种(引种),可以突破高纬度地区的高产、优质和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生产出的稻米品质高、口感佳、抗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