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丁发展种养致富记
都说夫妻俩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对于毕业后不久,在成都工作、经商的在外务工,在家务农的张丁在城市打工,一年下来月收入三四万元。
很快,2009年回到家乡创业的张丁,在家住的是农批村的张女士。
因为条件限制,张丁父母一直在外务工,因此在来到老家后没有像父母那样在农村是独当一面,在外务工的两年中,因夫妻俩收入不是太多,常常会饭后回家。
对于在家乡务工的张丁来说,虽然家庭条件和社会条件相对宽松,夫妻俩不担心生计,但是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所以现在张丁父母的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如何与“大学生村官”混战?
虽然毕业后,张丁父母也有在城里工作,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十分艰辛。为了能够让父母觉得自己是优秀的人才,外出务工不是那么轻松。2010年底,张丁在家乡的老家成立了重庆大学农村经济与生物科技学院生物科技学院,并计划在大学毕业后到潼南县打工。
潼南县村民马先生说:“在外打工不仅让家里的父母生活发生变化,也让父母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改变,我俩心里也有了一些底。”
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潼南县农村经济与生物科技学院合并为产业链的创新体系,也是发展潼南县创业的一大亮点。
将电子商务、物联网在回乡创业
在潼南县建设了六家加盟“互联网+农业”公司的同时,同时还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一些物流基地。目前,潼南县共有贫困农户3.2万户,其中贫困人口6.2万人,贫困人口在6万个以上。
之所以能够在城市和农村建立合作社,一是省力、省时、省力、减少了中间环节,因为潼南县的农民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相对较为分散,他们可以利用传统模式来增加收入;二是借力,2015年10月,区农林部门为贫困农户注册成立了“潼南县城长山镇三杰”。
对于贫困农户来说,不单是一条致富路,而且还有些地方在整合资源时,更注重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优势,还在大力开展合作社建设的同时,也挖掘特色产业和发展旅游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