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食用菌栽培与管理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菇棚栽培在采收完菌袋后应立即清理棚内的菇棚杂物,如菇棚墙、菇架、培养料等杂物。整理菇棚时可以喷洒石灰水,以便杀灭杂菌。将菇棚消毒后,可铺垫一层塑料膜,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稻草,如此反复操作2-3次后即可去除覆盖物。冬季的气温较低,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需在菇棚外面覆盖草帘。
在菇棚内培养料湿度较大时,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可在培养料里添加水,增加培养料湿度。装料量要比菇棚里的平均重量高出1倍左右。
栽培袋制作
菇床是猴头菇的最爱,营养也最为丰富。一般以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为主料,添加棉籽壳、米糠、石膏、磷肥、尿素等辅料,再添加一些其他杂菌剂。
原料装袋前2-3天,将培养料进行杀菌消毒。灭菌时,先将培养料调在30-35°C之间,然后逐层压实,根据室内温度湿度在60%-70%、空气湿度80%,料温30°C的要求,注意及时打开通风口,保证一定的氧气供给。
为了增加发菌室内的氧气含量,一般在25-30°C之间进行接种。接种前注意原料预处理。装袋前将原料进行消毒,杀菌消毒方法可用0.1%高锰酸钾液浸泡,但是要注意浸泡时压好,一般不能压得太紧,以10cm为宜。接种后,可按床面、接种量的1/3进行置床,待菌丝长满后,移至出菇房。
5、水分管理:
蘑菇菌丝长满菌袋后,将室温控制在22-28°C,湿度控制在60-65%,料温控制在24-28°C。
四、出菇管理
1、翻堆:
根据温度变化进行翻堆,一般翻堆2-3次,第一次翻堆后进行第二次翻堆,一般翻堆3-4次,翻堆宜深,以达到上平下不平,便于通风,然后料堆底部的基料发白、干湿适宜为宜。
2、喷水:
喷水可防止菌丝体变白,并有利于菌丝萌发,但不宜过早,喷水过量往往会导致菌丝因吸水过多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