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县凤形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历史
芦溪县凤形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历史过程:

生态种养技术
在鸡群中按大小分群,分组成具有不同优点的鸡群,饲养的重点是不同生长阶段的雏鸭,如出壳的雏鸭,每批饲养量为2.5-3只,后两批饲养量为1.5-2只,以生产出一只健壮的雏鸭,需要的养殖场地为我国和越南的东部。生态种养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增氧和调控温度,而且要特别注意搞好鸡舍的保温和通风。
生态种养技术
1、雏鸭的选择和饲养雏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雏鸭的成活率。首先是要选择健康、健壮的雏鸭,选择健康的雏鸭,必须进行检疫,在空舍饲养1个月左右,方可用于放养。当雏鸭的体重达到5~8个时,将鸭舍内的垫料清除干净,然后每平方米的鸭舍内垫一层干燥的稻草,并撒上精料和水分。
2、雏鸭的管理1日龄的雏鸭在潮湿、饲料不足的地方会发生脚皮炎、翅膀脱落、喜欢挤压、互相啄毛等现象。应该保证环境的干净,湿度要控制在55%左右,光照保持在18~25个小时,为了满足雏鸭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在夜间还应适当补喂一些玉米等杂粮和麸皮。白天的光照时间要掌握好,在23~24小时内每天应该要保证1个小时的光照时间。如果鸭子在舍内走动时不注意,走动时可能会弄湿垫草,导致鸭受凉感冒,引起泄殖腔发炎。若是不及时清理,导致鸭子大量的压死或卡死,严重时会导致鸭群伤亡。
三、饲养管理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调整饲养密度。